妈妈爱
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 > 3-6岁百科 > 学龄前喂养 >

小儿厌食症(anorexia)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较为多见,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儿厌食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

1、身体原因

(1)因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

(2)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消化道的变态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引起厌食。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2、父母方面的原因

(1)喂养不当

因为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零食供应增多,小孩子容易受不了诱惑乱吃零食,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

(2)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容易因为一次的进食不成功而对孩子发脾气,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使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

(3)家长本身有厌食偏食的习惯,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

3、小儿情绪的影响

(1)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引起神经性厌食。

(2)夏季气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

(3)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4)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情况都有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

小儿厌食应做哪些检查

小儿厌食应做哪些检查

1、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气、血浆渗透压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

3、腹胀者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等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

4.纤维胃镜检查是早期确诊应激性溃疡旳主要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外溢成─团积聚在血管旁而久不消散,X线平片见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时提示溃疡穿孔,超声图像可有胃壁增厚、粘膜皱襞肥大等。

小儿厌食会引发的疾病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容易使肠道功能下降,并发小儿营养不良等疾病;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因为长期摄入的营养素不足,供不应求,不仅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体重不增,个儿不长,甚至引起发育障碍等;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小儿厌食除了影响生长发育情况之外,还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可能有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等表现。

小儿厌食要和哪些病鉴别

疳病

可由厌食或积滞发展而成,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肚腹膨胀、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等为特征。病程较长,影响生长发育且易并发其他疾患。

畏食

厌食还要与畏食区别开来。虽然这两者都是食量减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如口咽溃疡、牙痛、吞咽困难或腹痛等,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治疗小儿厌食

1、合理喂养: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但不要操之过急。

2、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应以“吃饱而不过饱”为原则,定时进食,每天三餐,中间加两次点心和水果较为适宜;少吃油炸等燥热食物、肥厚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倘若一时过饱,可吃点助消化药,也可以一、二顿少吃或不吃,等孩子饿了,胃肠畅通之后,再恢复正常用膳。“饥饿疗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睡眠充足,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3、重视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可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增强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躯体疾病或胃肠道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去除病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不得私自乱服药物。

5、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6、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锌引起的厌食,可给予口服锌制剂。此外,还可膳食补给,多吃动物性食品。

7、药物:助消化剂、胃动力药,对于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激素疗法。

8、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中药辨证治疗、专方专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外治贴敷治疗等,均可收到较好效果。

如何预防小儿偏食?

1、规律饮食,少吃零食,少饮高热量饮料,定时进食。

2、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合理选择食谱,做到粗细调剂,荤、素菜搭配,让孩子吃杂、吃全;讲究花式品种,纠正孩子不爱吃面食,“爱荤不爱素”或“爱素不爱荤”的偏食习惯;鱼要去刺,肉要去骨,菜要切碎煮烂,纤维较粗的要切成小丁、小丝、小块,以适应孩子消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多进食含微量元素(锌、铁、铜、碘等)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花生、油菜等食物。

3、 创造一个安静愉快的进食环境:用膳要有固定的地方,有适合孩子的餐具、桌椅,让孩子自己坐着吃饭;大人不要谈论与就餐无关的事,更不能让孩子东跑西跑,边吃边玩,分散了吃饭的注意力;父母决不能在孩子吃饭时训斥孩子。有事尽量放到饭后处理,如果非要解决不可,也务必和蔼耐心,切忌粗暴简单而破坏良好气氛。

4、当孩子突然改变环境和生话习惯时,家长应帮助其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话习惯。

对孩子厌食的心理矫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事实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

2、注意引导。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

4、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最新学龄前喂养
Copyright 2011 妈妈爱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96607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