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爱
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 > 月子百科 > 产后恢复 >

很多女性都为产后身材严重走样苦恼不已。产后减肥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有饮食减肥、运动减肥、药物减肥、手术减肥。产后减肥是一种爱美的表现,女性在分娩之后,只要能在“第一时间”内(即产后12个月内)使用健康的减肥方法减肥,便能逐渐恢复怀孕前的健美体态。

产后肥胖的原因

产后肥胖往往是孕期肥胖的延续,跟孕期一样,妈妈们奉行为了孩子的原则,使劲吃饭。其实产妇乳汁的分泌,只要体重基本正常,合理营养就能达到标准,过度进反而会改变正常的营养比例,如脂肪大量增加等,引起新生婴儿脂肪泻。

还有一少部分孕妇,因为胎盘激素的影响,孕期食欲受到影响,因此整个孕期没有太大的体重超标。但是分娩以后,随着胎盘的排出,部分人食欲的抑制一下子得到解除,再加上过量进食,也会形成产后肥胖。

而且,即使很多人与孕期一样保持着差不多的饮食,由于胎盘激素的存在(这些激素主要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孕酮),使得孕妇的基础代谢率增高,孕妇的基础体温要比怀孕前高上0.5度以上,孕妇大部分都怕冷,这就是基础代谢高的影响。但分娩后胎盘剥落,胎盘激素迅速下降消失,母体的新陈代谢重新回到孕前的低新陈代谢状态,此时,多摄入的能量就会累积形成多余的油脂,从而造成肥胖。

产后,过了42天的产褥期之后,如果以比孕前体重增加10%作为产后肥胖的辅助诊断标准,数据显示,孕期增重在10~15公斤的孕妇约占40%,而体重增加大于15公斤的约占近60%;分娩六周之后,体重超过10%的占93%,而这93%中体重超过20%者占58%之多。产后肥胖,对生育质量的影响不大,但对新生儿成年后肥胖,仍然通过母乳喂养有所影响,并且,产后肥胖影响伤口复原、产褥期复原,因为肥胖容易导致疲劳,因此,影响正常的婴幼儿抚育。

日前一项调查发现,产后胎盘激素减少是产后肥胖的主因,所以若产后能持续母乳哺喂,很快就能恢复苗条身材啰!一般而言,整个怀孕过程的体重增加12公斤最为恰当,产后6周如果体重超过怀孕前体重的1/ 10,就是产后肥胖了。

产后减肥三步走

1、树立正确观念

刚刚分娩不久的新妈妈不能盲目节食瘦身。因为刚生产完,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到孕前的程度,加之有些新妈妈还担负着繁重的哺育任务,此时正是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

有的新妈妈为了快速减肥而强制节食,这样不仅会导致新妈妈身体恢复慢,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产后各种并发症。而服用减肥药更不可取。哺乳期的新妈妈服用减肥药,大部分药物会从乳汁里排出,这样就等于宝宝也跟着你吃了大量药物。

2、合理调整饮食

产后的饮食搭配对于瘦身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小宝宝和新妈妈营养摄入充分,饮食中必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鱼、瘦肉、蛋、奶、水果和蔬菜。

新妈妈应尽量食用不饱和植物油,油量越少越好,含高油脂的沙拉酱、花生酱都是容易发胖的食物,新妈妈最好少吃。新妈妈应食用适量的奶制品,但应注意尽量选用低脂、脱脂奶,而不宜选取炼乳、调味乳。甜点、零食对想要减肥的新妈妈来说同样也不太适合,尤其是蛋糕、巧克力,热量特别高,应适当控制。

3、适当有氧运动

生产后的第二天,新妈妈就可以先下床走路,而失血较多、血压低以及剖腹产的新妈妈,第三天下床走动较佳。医生表示,产后运动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避免剧烈运动。为了快速瘦身,许多产妇产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减肥,这很可能影响子宫的康复并引起出血,严重时还会使生产时的手术创面或外阴切口再次遭受损伤。别忘了进行运动之前,事前的热身运动与事后的缓和运动可不能少。

二、选择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并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有利于减重,并能有效防止减重后出现反弹。有氧运动有极佳的燃脂效果,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脚踏车、有氧舞蹈等,且进行的时间至少要12至15分钟以上,若要有效燃烧脂肪,应持续进行30分钟以上。

三、切忌急功近利心态和懒惰好逸心态的交替。产后健身的信念一旦树立,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可“放纵”。一方面不能半途而废,偶尔贪吃贪睡;另一方面也不要急于求成,有时候扎进健身房一呆就是几小时。要心态平和地面对产后减肥。

产后减肥的最佳时机

哺乳期是产后妇女恢复体形的最好时期,产妇要对自己的生活、饮食、休养到锻炼加以综合调理,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体重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是母乳喂养,通常建议在孩子出生6-8周之后再开始尝试积极瘦身运动,因为产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及保持良好的乳汁供应。而且瘦身有很多方法,不一定非要断奶以后再开始瘦身,其实新妈妈坚持喂哺母乳,瘦身会更快,效果也会更好哦。要选对瘦身方法,切忌盲目的节食瘦身。

在开始有规律的体育运动之前,需要得到医生的认可。研究人员发现,中等强度的运动都不会影响母亲的哺乳能力,还能帮助瘦身并保持成果。产后瘦身需要考虑到更多的膳食等多方面因素,千万不能盲目吃减肥药瘦身,应该科学健康的瘦身,这样,新妈妈才能更加健康地进行产后瘦身。

产后减肥注意事项

1、在热量的控制上,妈咪必须摄取足够的热量,尤其是喂母奶时,更不能缺少各种营养素。如果是全职妈咪或许还能在家中自行烹煮食物,控制摄取热量,但经常在外就餐的妈咪可能有食物热量摄取过高的问题。

2、多蔬菜:蔬菜纤维多,不仅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咀嚼,同时蔬菜进入胃之后,会吸收水分膨胀,很容易使胃有饱足感。

3、改变进食顺序:由于蔬菜遇到水会膨胀,容易使胃有饱足感,因此,妈咪们可以先喝汤、吃蔬菜类的食物,最后再食用饭、面与蛋白质。

4、少油、少调味料:干面、汤面中添加的油会让面的口感更好,但是热量也相对较高;浓汤不仅勾芡,也会加入奶油、盐水等热量高的食材;高油烹制的食物,例如中式勾芡的菜肴,也隐含很高的热量。同理,油炸物也是少碰为妙的食物。

5、三餐定时、定量:早餐不吃,或是一天只吃两餐,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率降低,延缓减重的效果;或是忍着某一餐不吃,但身体因为接受到闹饥荒的讯息,反而会吃得更多,所以一定要定时吃三餐。不过,由于白天的活动量较晚上高,因此早餐与午餐摄取的份量最多,到了晚上活动度降低,晚餐的摄取量也要降低。

6、选择血糖上升速度慢的食物:血糖上升的速度若很快,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将血糖转变为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身体细胞中。一般来说,蛋糕、饼干、糖果、含糖饮料等食物会使血糖快速地上升,而白米饭与白面包与糙米、胚芽米相较之下,升糖速度比较慢。

7、均衡摄取各类营养素: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各类营养素都须摄取,但蔬菜水果的份量应占最高。不少人以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质的方式来减肥,但蛋白质负责的功能主要在修护组织,也让哺乳的妈咪提供婴儿充足的奶水,因此不吃碳水化合物不仅无法供应母奶,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酮中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结果。

帮助减肥的食物有哪些?

一、魔芋:内含大量食物纤维和水分,还有一种叫做葡萄糖甘露聚糖食物纤维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不能被消化酶分解,不能作为热量被吸收。

二、小水产品:虾、海蛰、章鱼、蛏子、海参等小水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脂肪含量极低,很少有脂肪超过1%的,是理想的减肥食物。

三、芹菜:芹菜大部分是水分和纤维素,含维A和维C,性味清凉,可降血压、血脂,更可清内热。芹菜有西芹和唐芹,唐芹的减肥效果更好一些。

四、冬瓜:冬瓜不含脂肪,含有丰富纤维、铁、钙、磷、胡萝葡素等。能利尿清热,内含丙醇二酸,可阻止体内脂肪堆积。

五、豆芽:脂肪量和热量都很低,水分和纤维素含量多,常吃豆芽不仅可以减肥还对健康非常有益。炒时加入一点醋,以防维他命B流失,又可以加强减肥作用。

六、香菇: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增加,所以可以减肥。如金针菇、草菇、蘑菇等,都是减肥者应该多吃的食品。

七、萝卜:萝卜能使肠管紧张度增高、肠蠕动增强,缩短食物在肠道的存留时间,利于食物代谢及废物的排出,达到减肥效果。

八、苹果:苹果虽然热量很高,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纤维素含量极高。比起其他水果,建议减肥者吃水果时可选择苹果。

九、黄瓜:黄瓜有助于抑制各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清热败火,是良好的减肥食物。

另外,还有豆制品、胡萝卜、海带、洋葱、韭菜、大蒜等等减肥食物,大家可根据自己偏好的口味适当选择。

产后瘦身操

为了强健产后腹部的肌肉,以促进子宫的恢复,有的医生会建议产妇做某些体操或运动。但有些医生不太注意常规运动,只建议产妇在分娩以后,卧床期间常常变更躺的姿势,两侧互相交替就算了事。

女性怀孕时,身体产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永久性的,有些是暂时性的,想要永远保持少女时代的那种苗条的身段似乎不太可能,不过,有些健身操,能帮助产后妇女的身体恢复正常,以下几种体操,较为标准而简易,是医生最常教导你们做的。

1、平躺,背部和腿部伸直。慢慢地吸气,扩张胸腔。收缩腹肌,尽量将背部贴近地面,保持这一姿势一会儿,然后放松。这种动作连续做五次。

2、平躺,双腿上屈,使身体和下腿保持近乎90度的角度,用肩膀支持着身体的重量。膝部靠在一起,两脚左右分开,挺起身体,同时收缩臀肌。

3、平躺,双臂贴地平伸,缓缓上举至两掌相碰,然后还原。把这个动作重复几次。

4、平躺,把一腿弯曲,至脚跟碰到臀部为止。然后伸直,放下。另一脚做相同的动作。双脚交替进行几次。

5、平躺,两臂交叉胸前,上身坐起。坐定之后,两腿紧贴地面,挺胸,双手握于头后,手指相交,如此重复几次。

6、平躺,抬起头部,并尽量使下颚贴近胸部,动作时,尽量保持身体和腿部姿势不变。

7、胸部贴近地面,提高臀部,双脚分开约30公分,然后将胸与膝的距离尽量靠拢。

8、平躺,双手伸直并贴紧地面,把一脚举高到与身体成90度为止,换另一脚再做相同的动作。到后来,当你体力支持得住,可练习双腿同时举起的动作。

Copyright 2011 妈妈爱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96607号-16